一、前言

神经网络诸如长短期记忆(LSTM)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很轻松地对多变量输入问题进行建模。

这在时间预测问题中非常有用,而经典线性方法难以应对多变量预测问题。

本文讲解了如何在Keras深度学习库中,为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开发LSTM模型。

包含三块内容:

  • 如何将原始数据集转换为可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数据集;
  • 如何准备数据,并使LSTM模型适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问题;
  • 如何做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重新调整为原始数据单位。

二、Python环境

你可以使用Python 2 或Python 3进行代码编写。

且需安装scikit-learn、Numpy、Pandas、Matplotlib、 Scipy、Keras(2.0或更高版本)、TensorFlow或Theano backend等依赖包。

本试验在Anaconda Jupyter Notebook中进行。

上述大部分依赖包均已内置,但仍需要安装单独安装TensorFlow、Theano backend。

三、数据集

这里使用空气质量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预测。

该数据集字段包括日期时间、PM2.5浓度、露点、温度、风向、风速、雨雪累计小时数等,完整特征列表如下:

  • No:行号
  • year:该行记录的年
  • month:该行记录的月
  • day:该行记录的日
  • hour:该行记录的小时
  • pm2.5: PM2.5浓度(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 DEWP:露点(又称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 TEMP:温度
  • PRES:大气压力
  • cbwd:组合风向
  • lws:累计风速
  • ls:累计小时下雪量
  • lr:累计小时下雨量

该数据集记录了北京某段时间每小时的气象情况和污染程度。

我们将根据前几个小时的记录预测下个小时的污染程度。

四、数据准备

先看看数据长什么样:

    yearmonthdayhourpm2.5DEWPTEMPPREScbwdIwsIsIr
No
12010110NaN-21-11.01021.0NW1.7900
22010111NaN-21-12.01020.0NW4.9200
32010112NaN-21-11.01019.0NW6.7100
42010113NaN-21-14.01019.0NW9.8400
52010114NaN-20-12.01018.0NW12.9700

可以看到日期和时间是分开的,第一步把日期时间合并为一个datetime,以便将其作为Pandas里的索引。

看数据表可知,第一个24小时里,PM2.5这一列有很多空值。

因此,我们把第一个24小时里的数据行删掉。

剩余的数据里面也有少部分空值,为了保持数据完整性和连续性,只要将空值填补为0即可。

下面的脚本处理顺序:

  • 加载原始数据集;
  • 将日期时间合并解析为Pandas DataFrame索引;
  • 删除No(序号)列,给剩下的列重新命名字段;
  • 替换空值为0,删除第一个24小时数据行。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 加载数据
def parse(x):
 return datetime.strptime(x, '%Y %m %d %H')
dataset = read_csv('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ollution.csv',  parse_dates = [['year''month''day''hour']], index_col=0, date_parser=parse)
#删除No列
dataset.drop('No', axis=1, inplace=True)
# 修改剩余列名称
dataset.columns = ['pollution''dew''temp''press''wnd_dir''wnd_spd''snow''rain']
dataset.index.name = 'date'
# 将所有空值替换为0
dataset['pollution'].fillna(0, inplace=True)
# 删除前24小时行
dataset = dataset[24:]
# 打印前5行
print(dataset.head(5))
# 保存数据到pollution.csv
dataset.to_csv('pollution.csv')

打印前5行,并将数据保存到pollution.csv。

看一下处理后的数据集:


                     pollution  dew  temp   press wnd_dir  wnd_spd  snow  rain
date                                                                          
2010-01-02 00:00:00      129.0  -16  -4.0  1020.0      SE     1.79     0     0
2010-01-02 01:00:00      148.0  -15  -4.0  1020.0      SE     2.68     0     0
2010-01-02 02:00:00      159.0  -11  -5.0  1021.0      SE     3.57     0     0
2010-01-02 03:00:00      181.0   -7  -5.0  1022.0      SE     5.36     1     0
2010-01-02 04:00:00      138.0   -7  -5.0  1022.0      SE     6.25     2     0

原始数据集由于网络问题,不好获取。
大家如果想跑代码,直接使用处理好后的pollution数据,后台回复pollution即可。

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易于使用的数据形式,接下来创建每一特征的分布图表,更好地展示数据。

五、数据展示

加载pollution.csv文件,分别单独绘制每一特征分布图表。

风向这一特征是类别特征,不需要绘图的。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方便在浏览器中显示图标
%matplotlib inline
# 加载数据
dataset = read_csv('pollution.csv', header=0, index_col=0)
values = dataset.values
# 选择指定列绘图
groups = [0123567]
i = 1
# 为每一列绘制图表
pyplot.figure()
for group in groups:
 pyplot.subplot(len(groups), 1, i)
 pyplot.plot(values[:, group])
 pyplot.title(dataset.columns[group], y=0.5, loc='right')
 i += 1
pyplot.show()

六、多变量LSTM预测模型

现在,我们将LSTM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为LSTM模型准备数据

将数据集构建为监督学习问题,并且对输入变量进行标准化。

在给定污染测量标准和前1个小时污染状况的前提下,我们将构建监督学习问题以预测现在时段的污染情况。

该构想实现起来很简单,只是为了做个示范。你也可以探索其它设想,比如:

  • 基于天气状况和前24小时污染情况,预测下个小时污染情况
  • 如上预测下一个小时污染情况,并给出下一个小时的预期天气状况

我们可以使用series_to_supervised()函数,将数据集构建成适用于监督学习的形式。

首先,加载pollution.csv数据集。对风速特征进行整数编码,即类别标签编码。这可以使用独热向量编码技术,详情可见Python数据分析-类别数据的转换[2]。

接下来,对所有特征数据标准化处理,删去被预测的这一时段的天气特征,完整代码如下: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Encoder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from pandas import DataFrame
from pandas import concat
# 将数据转换成监督学习问题
def series_to_supervised(data, n_in=1, n_out=1, dropnan=True):
 n_vars = 1 if type(data) is list else data.shape[1]
 df = DataFrame(data)
 cols, names = list(), list()
 # 输入序列(t-n, ... t-1)
 for i in range(n_in, 0-1):
  cols.append(df.shift(i))
  names += [('var%d(t-%d)' % (j+1, i)) for j in range(n_vars)]
 # 预测序列(t, t+1, ... t+n)
 for i in range(0, n_out):
  cols.append(df.shift(-i))
  if i == 0:
   names += [('var%d(t)' % (j+1)) for j in range(n_vars)]
  else:
   names += [('var%d(t+%d)' % (j+1, i)) for j in range(n_vars)]
 # 把所有放在一起
 agg = concat(cols, axis=1)
 agg.columns = names
 # 删除空值行
 if dropnan:
  agg.dropna(inplace=True)
 return agg
 
# 加载数据
dataset = read_csv('pollution.csv', header=0, index_col=0)
values = dataset.values
# 对风向特征整数标签化
encoder = LabelEncoder()
values[:,4] = encoder.fit_transform(values[:,4])
# 确保所有数据是浮点数类型
values = values.astype('float32')
# 对特征标准化
scaler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01))
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values)
# 构建成监督学习问题
reframed = series_to_supervised(scaled, 11)
# 删除我们不想预测的天气数据列,只留下pollution列
reframed.drop(reframed.columns[[9,10,11,12,13,14,15]], axis=1, inplace=True)
print(reframed.head())

运行代码,打印出前5行已转换的数据集。

我们可以看到8个输入变量 var1(t-1)~var8(t-1) ,这是前一个小时天气情况和污染情况。

还有一个输出变量,是当前小时的污染情况,如下:

var1(t-1)  var2(t-1)  var3(t-1)  var4(t-1)  var5(t-1)  var6(t-1)  \
1   0.129779   0.352941   0.245902   0.527273   0.666667   0.002290   
2   0.148893   0.367647   0.245902   0.527273   0.666667   0.003811   
3   0.159960   0.426471   0.229508   0.545454   0.666667   0.005332   
4   0.182093   0.485294   0.229508   0.563637   0.666667   0.008391   
5   0.138833   0.485294   0.229508   0.563637   0.666667   0.009912   

   var7(t-1)  var8(t-1)   var1(t)  
1   0.000000        0.0  0.148893  
2   0.000000        0.0  0.159960  
3   0.000000        0.0  0.182093  
4   0.037037        0.0  0.138833  
5   0.074074        0.0  0.109658  

数据准备过程比较简单,但有一些知识点可以另外深入研究下。比如:

  • 对风向进行独热向量编码操作;
  • 通过差分和季节性调整平稳所有series;
  • 把前多个小时的输入作为变量预测该时段的情况。

考虑到在学习序列预测问题时,LSTM在时间上使用反向传播,最后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

2、定义和拟合模型

这一部分,我们将会在多变量输入数据上拟合LSTM模型。

首先,分割训练集和测试集。

为了加快这个演示模型的训练,我们仅仅在第1年数据上拟合模型,然后在剩余4年的数据上对其进行评估。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试试倒置一下,在前4年数据做训练,最后1年数据做测试。

下面的示例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将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拆分为输入和输出变量。

最后将输入变量(X)转变成LSTMs需要的三维格式,即[samples,timesteps,features]。

# 切分训练集和测试机
values = reframed.values
n_train_hours = 365 * 24
train = values[:n_train_hours, :]
test = values[n_train_hours:, :]
# 切分输入和输出
train_X, train_y = train[:, :-1], train[:, -1]
test_X, test_y = test[:, :-1], test[:, -1]
# 将输入转换为三维格式 [samples, timesteps, features]
train_X = train_X.reshape((train_X.shape[0], 1, train_X.shape[1]))
test_X = test_X.reshape((test_X.shape[0], 1, test_X.shape[1]))
print(train_X.shape, train_y.shape, test_X.shape, test_y.shape)

执行上面代码后,打印出训练集和测试集输出、输出数据的规格。

大约9K小时的数据用于训练,大约35K小时的数据用于测试。

(8760, 1, 8) (8760,) (35039, 1, 8) (35039,)

现在开始定义和拟合LSTM模型

第一个隐藏层中有50个神经元,输出层中有1个神经元用于预测污染情况,输入变量为一小时里的8个天气和污染特征。

我们将使用平均绝对误差损失函数,以及随机梯度下降高效Adam版本。

该模型训练50次,批量大小为72。

请记住,Kearas中LSTM的内部状态在每个训练批次结束后重置,所以作为若干天函数的内部状态可能会有作用。

最后,我们通过在fit()函数中设置validation_data参数来跟踪训练期间的训练和测试损失。

在运行结束时,绘制训练和测试损失趋势线。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 设计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50, input_shape=(train_X.shape[1], train_X.shape[2])))
model.add(Dense(1))
model.compile(loss='mae', optimizer='adam')
# 拟合模型
history = model.fit(train_X, train_y, epochs=50, batch_size=72, validation_data=(test_X, test_y), verbose=2, shuffle=False)
# 绘制损失趋势线
pyplot.plot(history.history['loss'], label='train')
pyplot.plot(history.history['val_loss'], label='test')
pyplot.legend()
pyplot.show()

可以看到,测试损失低于训练损失,该模型可能过度拟合训练数据。

3、评估模型

拟合模型后,开始预测测试集。

将预测结果与测试集结合起来,并反转缩放。

还要将测试集真实的污染结果数据和测试集结合起来,进行反转缩放。

通过对比原始比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我们可以计算模型的误差分数,这里计算误差用均方根误差。

from numpy import concatenate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from math import sqrt
# 开始预测
yhat = model.predict(test_X)
test_X = test_X.reshape((test_X.shape[0], test_X.shape[2]))
# 预测值反转缩放
inv_yhat = concatenate((yhat, test_X[:, 1:]), axis=1)
inv_yhat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inv_yhat)
inv_yhat = inv_yhat[:,0]
# 实际值反转缩放
test_y = test_y.reshape((len(test_y), 1))
inv_y = concatenate((test_y, test_X[:, 1:]), axis=1)
inv_y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inv_y)
inv_y = inv_y[:,0]
# 计算均方根误差
rmse = sqrt(mean_squared_error(inv_y, inv_yhat))
print('Test RMSE: %.3f' % rmse)

打印出结果:

Test RMSE: 26.45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mb5fe18fab305a5的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地信专题 | 基于geopandas的空间数据分析-文件IO篇
  2. conda+jupyter玩转数据科学环境搭建
  3. 用Python编写小工具下载OSM路网数据
  4. 1 简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geopandas中的坐标参考系有了较为
  5. 好看不火 | 怎么才有数据分析思路?
  6. 案例 | 用pdpipe搭建pandas数据分析流水线
  7. 谈谈统计学正态分布阈值原理在数据分析工作中的运用
  8. n种方式教你用python读写excel等数据文件
  9. Python地信专题 | 基于geopandas的空间数据分析-坐标参考系篇

随机推荐

  1. SharePoint 解决方案:如何获取Library或者
  2. 希尔排序就这么简单
  3. Druid数据库连接池就是这么简单
  4. Ruby和Python哪个更强大?学习分析
  5. Java面试题全集(12)
  6. 面试官:什么是CSRF?(你的钱为什么被转走,这篇
  7. 2020年5A PMP 经验分享
  8. 静态链表
  9. 栈和队列就是这么简单
  10. 解读容器的 2020:寻找云原生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