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通用10篇)
眼含泪水读完《孝心不能等待》一书颇受感动,建议身边的朋友能够抽出时间拜读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1今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看书过程中我数次哽咽,心情十分沉重。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病床前儿痛惜,天若有情天亦哭,泪飞顿作倾盆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在回想,我对父母怎么样,够不够孝顺,结果答案是我为父母所做的还不如父母为我付出的十分之一,真的很惭愧。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那花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庞,我的心里都不禁难过,原来他们真的老了,原来我真的长大了,我该少让他们为我操心,应该是到我孝顺他们的时候了。看到作者对母亲去世,没有在她活着的时候抽出更多时间孝顺他们而感到懊悔,这件事也给我敲醒了警钟。说起来我的父母也已年近花甲,即使从现在算起,我还能孝顺他们多少年呢!想到这,我突然觉得很害怕,我无法想象父母如果哪一天不在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我想我会崩溃吧!
记得一次回家,我们三口人一起看电视,这时电视里正播放一则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广告播完后,我父亲对我母亲说了一句“以后咱俩也是空巢老人了!”,当时听完父亲的话我既震惊又有些许生气,我就回了一句:“谁让你不多生一个来的!”当时爸爸没在说话,可他不知道,我嘴上虽这么说,但当时我就已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空巢老人,我一定多回去陪他们,就算我真的抽不出太多时间,我也一定会让我的孩子多陪在他们身边,不让他们感到孤单!
所以,爸爸妈妈,为了不让你们的女儿伤心,不让你们的女儿自责没有好好孝顺你们,你们一定要长寿,一定要健康!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2刚刚拿到《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就有了一些疑问,第一:孝心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随时都可以给予的。但是为什么说不能等待呢?第二:为什么文中的母亲生活不公平却任劳任怨?让我们来依次解决。
文中的母亲在这本日记中,作者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写出了思念故去母亲的锥心痛悔。这种由衷的情感不仅仅是作者的内心感受,也是千千万万儿女的共同感受。这是教育我们这些子女和我们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粮。
初读这本小说,我就潸然泪下,文中的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不顾自己身体健康,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儿女无私奉献,最后竟然一病不起了。再说说她的儿女们:作者不远万里奔赴她母亲所住的医院,不分昼夜的照顾生命垂危的母亲。这就是我们枫叶学子所需要学习的精神。
细品这本小说,我感受到了亲情有无限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任何一处地方感受到亲人的爱。例如:文中的母亲本该活不了几天了,可是为了能和她的儿女团聚,她奇迹般的延长了寿命,这可谓亲情有无限的力量,以此使母亲坚强的多活几天。
据说,美国的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他把孝顺放在了人生的
第一位,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俺爹俺娘》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打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可见,“孝心是人精神家园的一块净土”。
追悔用泪水书写,呼唤用真情诉说。在一切还来的及的时侯,好好地孝敬我们的父母吧!就像本书提醒的那样:“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3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也许我们都是这样想的:“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工作不忙时,一定会多陪父母,让老人安详的过着生活。”但我们好像忘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自己不经意间,父母早已垂垂老矣,当我们想陪父母的时候,已经晚了,当我们认为还有时间,还有条件尽孝时,孝敬的路途已经被切断了,留在心中的是永远不能挽回的思念,悲伤。
小时候,妈妈亲手织了件毛衣给我,那时的我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也会亲手织件毛衣送给妈妈。”但是,等我长大时,我连毛衣都不会织。也许这时的我只会说:“太忙了,作业多到翻天……”之类的话,可这些只是借口。我们做儿女的,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去挤时间来陪父母,去花心思照顾他们,这样做,就应该算是最好的报答吧!
有的人认为,父母就喜欢钱,有了钱什么都可以解决,但金钱和孝心是比不了的,钱再多有什么用呢?钱不能关心父母,不能买来我们对父母的爱,其实,当我们长大以后,父母了解我们工作的繁忙,可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句问候的话,仅仅是常回家看看父母,节假日全家团圆……这就应该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现在还不晚,千万要抓住每一个尽孝机会,多陪父母,哪怕一分钟也是好的,这样,当父母临近生命尽头的时候,我相信他们那时的笑容一定是幸福的,美好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的遗憾。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4《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是何庆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记录了母亲
危到去世期间,一个儿子的心路历程。
这三天,我眼含泪水读完了这本书,颇受感动。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儿子在母亲生命垂危的时候,细心照顾母亲,每天都在祈祷着母亲的生命能够出现奇迹,儿子看着母亲的身体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差,看着母亲的身体每天都要靠着医药存活,常常伤心的流泪,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大家一同把母亲送上了殡仪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表达了儿子这种锥心的痛悔。
许多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当将来成就了一番事业、有一定经济基础时,我们一定会给父母更多物质上的给予,但我们还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聊聊天,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快乐和慰藉。生命是有限的,父母的生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疾病的侵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当我们有时间尽孝时,尽孝的大门却关上了,留在心中的永远是遗憾。
现在有部分年轻人还不懂得珍惜,总是希望父母顺着自己,总是把父母当作“奴隶”,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直到父母离世时,才突然发现这种真情的可贵,但是,为时已晚。
孝心不能等待,要从现在做起。作为枫叶学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几年后,我们终将会离开父母,远赴国外求学,要经常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有空常回家看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5读《孝心不能等待》不能仅仅用感动来描述我的感受,在感动的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省自我。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和泪水,记录了母亲从病危到去世期间,自己的心路历程。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写出了思念故去母亲的锥心痛悔,读后不能不叫人心灵震撼,感慨良多。
读完书的第一个想法是:感谢上天对我那么好,我的爸爸妈妈还好好的陪在我身边。第二个想法就 ……此处隐藏1324个字……加愧疚,我不能在她冷的时候抱着她,不能在她累的时候为她按摩捶背,我有的只是一通通电话。
可是,妈妈,你知道吗?我真的很想很想在你需要的时候留下来,在你的身边,给予你一份为人之母的欣慰与自豪。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8快放假了,怀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等着老师宣布放假的事宜时,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孝心不能等待》,拿着书的那一刻,心想,这时候还发什么书啊!当我打开书看见有任校长参与写的序,有点感兴趣了,那就看看吧!看着看着心情有些沉重,虽然有些事情我们还没经历过,可我不知怎么的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在校长寄语中: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敬:作为个人品德的根基,也是教育的源头。在现在生活中,“孝”发展为感恩。这几句话我都没看懂,也无法体会。只知道从小妈妈总让我背诵:“百善孝为先”、“子欲养儿亲不在”。短短几句古文都说了孝心不能等待!
后来翻到后面,都是爷爷奶奶的生活和在医院的图片,也慢慢的往后看到主人公对待他妈妈在医院的情景,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在医院当时的情景,2009年2月11日,是我爷爷去世的日子,爷爷在医院住院了近两年,最后死在了透析机上。记得爷爷当时送到医院时,医生下达了死亡通知书,让爸妈签字,可爸妈坚持让医生帮忙抢救,在医生坚持5个多小时的抢救,爷爷活过来了,当我到医院看见爷爷全身都是仪器和插满管子,在几天的重症观察室爷爷好多了,过来一个月爷爷出院了。每星期会透析3次,费用很贵,爷爷为了给爸妈省钱总是少吃药,看见爷爷越来越瘦,妈妈每天都会给爷爷做营养餐,妈妈总是叮嘱我监督爷爷吃药,我每次都得叮着他吃,有时候我想出去玩没有做到,妈妈就会骂我,当时会很委屈,可看见爷爷一天又一天好起来,我觉得还是很开心!看见书中很多情节和爷爷当时很像,眼睛有些模糊,如果当时的我能像现在这么大了,能有些了解会不会做得很好?爷爷会不会更快乐?书往后面看,心情越来越沉重。
现在我们总是对长辈要求为我们做这做那的,可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呢?做一点小事总是推脱!老是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我们会孝顺,可是有多少个几年和几十年的等待?亲人的青春早就逝去,我不知道自己能为我的父母和长辈能做多少?能做多久?现在哪怕给父母倒一杯茶他们都应该很开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初识这句话时,还只是初中年纪,懵懂的年龄并无法理会这其中深意,只是感觉到由心底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
而如今,读了《孝心不能等待》,再次回味这句话,却已是两眼模糊,尽是对为人子女不尽责的懊悔与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母子情的珍惜。 《孝心》中,作者将自己陪伴病榻上的母亲、为母亲送葬、母亲走后的生活以日记的形式娓娓道来,没有过分的修饰与矫揉造作,却能紧扣人心、触动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陪伴病榻上的母亲,我想或许是最心痛而又最温馨的场景了吧。母亲的生命被病魔掌控,不仅身体上饱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甚至生命都有随时被病魔吞噬的可能,对于母亲,对于子女,面对这样的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更成为心灵上的折磨,所以最心痛;常年的疲于奔波,为人子女却不能侍于母亲左右,让母亲尽享儿女之欢,如今,母亲一卧不起,儿女悉数尽归,伴于左右,我想,尽管母亲意识不清,但看到儿女的左右陪伴,心里该是欣慰的吧,而为人子女此刻也能摒弃一切为母亲陪床,我想除去忏悔,更多的该是珍惜吧,此刻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俨然已成为人世间至真至高的感情,那么纯粹,所以最温馨。
我想,作者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未能陪母亲走到最后一刻。数十天的朝夕陪伴,却未能陪母亲走完最后一程,这最后的陪伴母亲也没有给自己,让母亲孤独的离开,心中是多么的懊恼与自责,这该是作者
内心此刻的写照。然而,母亲在儿子不在时悄然离去,或许是母亲自己的选择,她不想让儿女目睹自己离开的一幕,因为她知道儿女已经陪在自己身边,她已经是满足、幸福的了,又何苦让儿女因为目睹自己的离开再一次痛彻心扉呢。我想,母亲的伟大莫过于此,作者应该无需再自责了吧。
送走了母亲,生活应该是继续的。虽然生活一如往常的忙碌,然而走到母亲走过的地方,脑海中依然是母亲的身影,心中又是如何的酸楚。母亲的善良、担当,已在作者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此时才发现,母亲未走,无论自己年幼年老,母亲一直是自己的重心,母亲依然陪伴着自己,而自己也要沿着母亲的足迹,希望能继续着母亲的生活。
读罢《孝心》,或许我的年龄无法体会作者真实的心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母子(女)亲情,是任凭任何灾难都无法抹煞的,她永远是我们心中那一处至真至柔的,而我们愿意用一辈子去守护她。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10在读完《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周文王从小就以孝顺出名。每天日出之时向父亲请安,日落之后向父亲禀告一天里发生的趣事。倘若父亲身体健康,他就回喜形于色;倘若父亲身体欠安,他就回忧心忡忡,晚上多次起床探视,直至父亲病好之后才回去睡个安稳觉。
逐个素来以礼仪称着于世,相信大家听说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其中就以“孝”为首。中国既为“礼仪之邦”,那“孝”自然是重中之重了。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则更不能忘记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是谁生了我们;是谁养了我们;是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谁隐忍着心痛来责罚我们,教我们做人――是我们的父母!
大家都知道母亲十月怀胎十分辛苦,其实父亲这段时间里是非常辛苦的。他得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和那寄存在母体内的小生命,连觉也睡得不安稳。到了分娩时,那就更急了,在产房外转来转去,坐立不安的都是父亲的身影。人们说母亲生儿女比得癌症还痛苦,想想就觉得可怕,可是母亲还是生下我们来,那她就得为此忍受多大的痛苦呢?甚至要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这你我可曾想过?
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要求,他们一天到晚为着工作忙碌着;为了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我们。倘若碰上我们身体不适,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彻夜难眠,守在我们的床前。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又可曾感恩过?
做为一个有情有感的人,面对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能熟视无睹吗?难道那还不足以令我们做到孝吗?父母不想我们为这个家做多大的贡献,当是我们轻轻的一声问候、暖暖的一杯茶、甜蜜的一个吻……却都能令他们欣喜、安慰。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愿做到,那与衣冠禽兽又有何区别?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啊!
有人说儿女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其余都不用理会。你说这对吗?错,大错特错!“孝”是有德的最重要的表现,一个人倘若不孝,又如何称的上有德呢?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又有谁敢把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交给他呢?――他连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愿孝顺。那更难以谈得上振兴中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重任。我们的先贤文王早已用行动表现给我们看了:“万事孝为先”!
最后,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