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maxleng/article/details/5490770

 

 

IPC框架分析 Binder,Service,Service manager

 

      我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Binder,Service,Service Manager,并阐述 各自的概念。从 Linux 的概念空间中, Android 的设计 Activity托管在不同的 的进程, Service 也都是托管在不同的进程,不同进程间的 Activity,Service 之间要交换数据属于 IPC Binder 就是为了 Activity通讯而设计的一个轻量级的 IPC 框架。

      在代码分析中,我发现 Android 中只是把 Binder 理解成进程间通讯的实现,有点狭隘,而是应该站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这个高度来理解 Binder Service 的概念,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格局,从这个高度来理解设计意图,我们才会对 Android 中的一些天才想法感到惊奇。从 Android 的外特性概念空间中,我们看不到进程的概念,而是 Activity Service AIDL INTENT 。一般的如果我作为设计者,在我们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中,这些都是如下的 C/S 架构,客户端和服务端直接通过 Binder 交互数据,打开 Binder 写入数据,通过 Binder 读取数据,通讯就可以完成了。


 

该注意到 Android 的概念中, Binder 是一个很低层的概念,上面一层根本都看不到 Binder ,而是 Activity 跟一个 Service 的对象直接通过方法调用,获取服务。

 

这个就是 Android 提供给我们的外特性:在 Android 中,要完成某个操作,所需要做的就是请求某个有能力的服务对象去完成动作,而无需知道这个通讯是怎样工作的,以及服务在哪里。所以 Andoid IPC 在本质上属于对象请求代理架构, Android 的设计者用 CORBA 的概念将自己包装了一下,实现了一个微型的轻量级 CORBA 架构,这就是 Andoid IPC 设计的意图所在,它并不是仅仅解决通讯,而是给出了一个架构,一种设计理念,这就是 Android 的闪光的地方。 Android Binder 更多考虑了数据交换的便捷,并且只是解决本机的进程间的通讯,所以不像 CORBA 那样复杂,所以叫做轻量级。

所以要理解 Android IPC 架构,就需要了解 CORBA 的架构。而 CORBA 的架构在本质上可以使用下面图来表示:

 




 

在服务端,多了一个代理器,更为抽象一点我们可以下图来表示。

 


 


 

分析和 CORBA 的大体理论架构,我给出下面的 Android 的对象代理结构。


 



 

在结构图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楚的把握 Android 的IPC包含了如下的概念:

 

  • 设备上下文什( ContextObject

    设备上下文包含关于客服端,环境或者请求中没有作为参数传递个操作的上下文信息,应用程序开发者用 ContextObject 接口上定义的操作来创建和操作上下文。

  •  Android 代理:这个是指代理对象
  •  Binder Linux 内核提供的 Binder 通讯机制

 

Android 的外特性空间是不需要知道服务在那里,只要通过代理对象完成请求,但是我们要探究 Android 是如何实现这个架构,首先要问的是在 Client 端要完成云服务端的通讯,首先应该知道服务在哪里?我们首先来看看 Service Manger 管理了那些数据。 Service Manager 提供了 add service,check service 两个重要的方法,并且维护了一个服务列表记录登记的服务名称和句柄。



 

 

 

 

 

 

 


 

Service manager service 使用 0 来标识自己。并且在初始化的时候,通过 binder 设备使用 BINDER_SET_CONTEXT_MGR ioctl 将自己变成了 CONTEXT_MGR。Svclist 中存储了服务的名字和 Handle ,这个 Handle 作为 Client 端发起请求时的目标地址。服务通过 add_service 方法将自己的名字和 Binder 标识 handle 登记在 svclist 中。而服务请求者,通过 check_service 方法,通过服务名字在 service list 中获取到 service  相关联的 Binder 的标识 handle, 通过这个 Handle 作为请求包的目标地址发起请求。

 

 

 

 

 

我们理解了Service Manager的工作就是登记功能,现在再回到IPC上,客服端如何建立连接的?我们首先回到通讯的本质: IPC 。从一般的概念来讲, Android 设计者在 Linux 内核中设计了一个叫做 Binder 的设备文件,专门用来进行 Android 的数据交换。所有从数据流来看 Java 对象从 Java VM 空间进入到 C++ 空间进行了一次转换,并利用 C++ 空间的函数将转换过的对象通过 driver/binder 设备传递到服务进程,从而完成进程间的 IPC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这里数据流有几层转换过程。

(1) 从 JVM 空间传到 c++ 空间,这个是靠 JNI 使用 ENV 来完成对象的映射过程。

(2) 从 c++ 空间传入内核 Binder 设备,使用 ProcessState 类完成工作。

(3) Service 从内核中 Binder 设备读取数据。

Android设计者需要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一个框架来屏蔽掉这个过程。要让上层概念空间中没有这些细节。Android设计者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通过 c++ 空间代码分析,看到有如下空间概念包装 (ProcessState@(ProcessState.cpp)



       在ProcessState类中包含了通讯细节,利用open_binder打开Linux设备dev/binder,通过ioctrl建立的基本的通讯 框架。利用上层传递下来的servicehandle来确定请求发送到那个Service。通过分析我终于明白了 Bnbinder BpBinder 的命名含义, Bn- 代表 Native ,而 Bp 代表 Proxy 。一旦理解到这个层次,ProcessState就容易弄明白了。

 

     下面我们看 JVM 概念空间中对这些概念的包装。 为了通篇理解设备上下文,我们需要将 Android VM 概念空间中的设备上下文和 C++ 空间总的设备上下文连接起来进行研究。

为了在上层使用统一的接口,在 JVM 层面有两个东西。在 Android 中,为了简化管理框架,引入了 ServiceManger 这个服务。所有的服务都是从 ServiceManager 开始的,只用通过 Service Manager 获取到某个特定的服务标识构建代理 IBinder 。在 Android 的设计中利用 Service Manager 是默认的 Handle 0 ,只要设置请求包的目标句柄为 0 ,就是发给 Service Manager 这个 Service 的。在做服务请求时, Android 建立一个新的 Service Manager Proxy Service Manager Proxy 使用 ContexObject 作为 Binder Service Manager Service (服务端)进行通讯。

 

我们看到 Android 代码一般的获取 Service 建立本地代理的用法如下:

IXXX  mIxxx=IXXXInterface.Stub.asInterface(ServiceManager.getService("xxx"));

 

例如:使用输入法服务:

IInputMethodManager mImm=

IInputMethodManager.Stub.asInterface(ServiceManager.getService("input_method"));

 


这些服务代理获取过程分解如下:

 

(1) 通过调用 GetContextObject 调用获取设备上下对象。注意在 AndroidJVM 概念空间的 ContextObject 只是 Service Manger Service 通讯的代理 Binder 有对应关系。这个跟 c++ 概念空间的 GetContextObject 意义是不一样的。

注意看看关键的代码

 

    BinderInternal.getContextObject ()    @BinderInteral.java

    NATIVE JNI:getContextObject()   @android_util_Binder.cpp

Android_util_getConextObject            @android_util_Binder.cpp

     ProcessState::self()->getCotextObject(0)  @processState.cpp

      getStrongProxyForHandle(0)  @

         NEW BpBinder(0)

 

注意ProcessState::self()->getCotextObject(0) @processtate.cpp ,就是该函数在进程空间建立 ProcessState 对象,打开了 Binder 设备 dev/binder, 并且传递了参数 0 ,这个 0 代表了与 Service Manager 这个服务绑定。

(2) 通过调用 ServiceManager.asInterface ContextObject )建立一个代理 ServiceManger

     mRemote= ContextObject(Binder)

    这样就建立起来 ServiceManagerProxy 通讯框架。

 (3) 客户端通过调用 ServiceManager getService 的方法建立一个相关的代理 Binder

 

              ServiceMangerProxy.remote.transact(GET_SERVICE)

                   IBinder=ret.ReadStrongBinder() -》这个就是JVM空间的代理Binder

                      JNI Navite: android_os_Parcel_readStrongBinder()    @android_util_binder.cpp

                            Parcel->readStrongBinder()  @pacel.cpp

                                      unflatten_binder  @pacel.cpp

                                                getStrongProxyForHandle(flat_handle)

                                                          NEW BpBinder(flat_handle)-》这个就是底层c++空间新建的代理Binder。

整个建立过程可以使用如下的示意图来表示:

 

 


 

 



      Activity为了建立一个IPC,需要建立两个连接:访问Servicemanager Service的连接,IXXX具体XXX Service的代理对象与XXXService的连接。这两个连接对应c++空间ProcessState中BpBinder。对IXXX的操作最后就 是对BpBinder的操作。由于我们在写一个Service时,在一个Package中写了Service Native部分和Service Proxy部分,而Native和Proxy都实现相同的接口:IXXX Interface,但是一个在服务端,一个在客服端。客户端调用的方式是使用remote->transact方法向Service发出请求,而 在服务端的OnTransact中则是处理这些请求。所以在Android Client空间就看到这个效果:只需要调用代理对象方法就达到了对远程服务的调用目的,实际上这个调用路径好长好长。

 

        我们其实还一部分没有研究,就是同一个进程之间的对象传递与远程传递是区别的。同一个进程间专递服务地和对象,就没有代理 BpBinder 产生,而只是对象的直接应用了。应用程序并不知道数据是在同一进程间传递还是不同进程间传递,这个只有内核中的 Binder 知道,所以内核 Binder 驱动可以将 Binder 对象数据类型从 BINDER_TYPE_BINDER 修改为 BINDER_TYPE_HANDLE 或者 BINDER_TYPE_WEAK_HANDLE作为 引用传递。

更多相关文章

  1. Android中的Serialable和Parcelable的区别
  2. Service与Android系统设计(3)
  3. Android(安卓)性能优化之使用MAT分析内存泄露问题
  4. Android(安卓)BroadcastAnyWhere(Google Bug 17356824)漏洞详细
  5. Android开发指南-二维图形
  6. 【Android】xml文件里面出现unbound prefix的问题
  7. android 开机启动桌面Activity(Launcher )的过程(一)
  8. Android中的自绘View的那些事儿(四)之 ComposeShader组合渲染器的
  9. Android时间(TimePicker)日期(DatePicker)控件联动

随机推荐

  1. Jupyter也能交互可视化?
  2. 数据湖解决方案关键一环,IceBerg会不会脱
  3. 结构体类型
  4. 「双非」研究生数据分析春招心路历程。
  5. 我在上海实习的日子。
  6. 最新疫情数据报告已到达你的邮箱!
  7. 来了,SQL在线模拟器
  8. Java中的锁
  9. Java对象大小内幕浅析
  10. RabbitMQ演讲稿(精简版)